小寒资料集第 16 章

心随梦寒 / 著
 加书签  滚屏 朗读

宋代洪皓《松漠纪闻》载:‘女真旧绝小,正朔所及,其民皆知纪年,问则曰‘见青草几度矣‘,盖以草青为岁也。‘

海量小说,【杂普小说网】

宋代孟珙《蒙鞑备录》也记:‘其俗每草青为岁,有问其岁,则曰几草矣。‘

,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丈量岁的短,发现十二次月圆为岁,这发现,是初期历法最度的成果之,‘十二‘视为传达天意的‘天之数‘。天需地支为伴,月相对,天地相对,就非‘十二‘莫属了。子鼠丑牛亥猪。天很多,古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为属相?

清代刘献《广阳杂记》引李卿《松霞馆赘言》:

‘子何以属鼠也?曰:天开于子,耗则其气开。鼠,耗虫也。于是夜尚未央,正鼠得令之候,故子属鼠。

地辟于丑,而牛则开地之也,故丑属牛。

生于寅,有生则有杀。杀者,虎也,又寅者,畏也。可畏莫若虎,故寅属虎。

犯者,之候。本离,而中玉兔之,故犯属兔。

辰者,三月之卦,正群龙行雨之时,故辰属龙。

巳者,四月之卦,于时草茂,而蛇得其所。又,巳时蛇,故属蛇。

午者,阳极而甫生。马者,至健而离地,类也,故午属马。

羊啮未时之草而茁,故未属羊。

申时,落而猿啼,且臂也,譬之气数,将作横行,故申属猴。

之时,月本坎,中,故本属

亥时,猪则饮食之外无所知,故亥属猪。‘

种说法,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,是每天的活时间确定的。

国至少从汉代开始,已经据太阳升起的时间,将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记录这十二时辰(时),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,这样昼夜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。

夜晚十时到时是子时,此时老鼠最为活跃。

时到三时,是丑时,牛正在反刍。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。

三时到五时,是寅时,此时老虎到觅食,最为凶

五时到七时,为犯时,这时太阳尚未升起,月亮还挂在天,此时玉兔捣药正忙。间的兔子也开始觅食。

午七时到九时,为辰时,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。

九时到十时,为巳时,蛇开始活跃起

午十时到时,阳气正盛,为午时,正是天马行的时候。

时到三时,是未时,羊在这时吃草,会得更壮。

午三时到五时,为申时,这时猴子活跃起

五时到七时,为酉时,夜幕降临,开始归窝。

七时到九时,为戌时,开始守夜。

九时到十时,为亥时,此时万籁俱,猪正在鼾

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,还有各种传说,这类故事,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,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,文学成分较浓。但是,生肖座次的排定,决非夕,也所能完成的。最初未必就是次提名十二种,也许只有四五个,也许曾有超额的局面,优胜劣汰,定额定员并定位了,直传至今

门流派

是中国期两派之。是在天师、龙虎宗期发展的基础,以龙虎宗为中心,集各符箓派组成的个符箓派。于元代中期形成直流传至今。正的形成,以元成宗德八年(1304)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‘正主‘为标志。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的基础,加授其为‘正主,主领三山符箓‘。

元成宗之所以会有此封,以及正之所以会在此时形成,都是偶然的,这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期酝酿、发展的结果。第,正以龙虎宗为核心,以张陵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。龙虎宗约形成于唐代期。两宋时,与茅山、阁皂二宗并称‘三山符箓‘,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分轩轾,三宗的也在伯仲之间,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筹;且彼此都是平等的,并无隶属关系。从张陵起,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‘天师‘,但那只是徒对首领的尊称,或流行民间作为般民众的头称呼而已,官方从未正式承认,连最尊崇的宋真宗和徽宗,也仅赐张陵子孙以‘先生‘称号,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等。然而至元代,况却发生了很化。蒙古贵族以武威震欧亚,入主中原,亦以强权政治作为维护统治的主手段。但为了笼络心和民的反抗意志,利用其意识形的手段,特别是宗作为强权统治的补充。

除利用佛外,在方面,早期扶植全真据江南其社会影响于强,重点转向扶植张陵嗣主领的龙虎宗,而对全真采取适当限制的政策。因为张陵子孙世居江南,们信奉的天师、龙虎宗源远流,在江南地区有较的影响。蒙古族又世奉萨,思想也较易接受的符箓派。因此在元世祖统江南,张陵嗣及其龙虎宗特受荣宠。从至元十三年(1276)元世祖召见张陵第三十六代孙张宗演起,直到元末第四十代张正言止,代代被封为天师、真,或,并受命掌领江南。以官方名义封张陵子孙为‘天师‘,并命其掌领江南诸路,都是仅见于元朝特有的制命,反映元室崇奉张陵嗣及其龙虎宗的用心。天师封号是尊贵的桂冠,掌领江南诸路又是很的实权,张陵子孙获此荣宠,立即价百倍,在整个界,特别是在众多符箓派中,地位显得十分突和显。诸如江南地区各级官的任命,各派宫观的赐额,各派之间矛盾的解决,以及各派有重事务须向元室请示等,都须首先报告天师,或请天师转达。这样,历代天师自然成为江南诸符箓派共同的首领,龙虎宗也就成为各符箓派的核心,这就为的成立准备了领导核心。

第二,组织基础逐步建立。历代天师既然在中居于十分显的地位,龙虎宗自然获得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。事实,元代龙虎宗的发展,仅远远超它历史的任何个时代,也任何符箓派别。除其祖山龙虎山地区繁盛外,它的支派玄的发展规模显得为突

宫观遍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等省区及燕京带,且有子担任述地区路、州、县的官职。其组织发展规模是当时任何个符箓派所能比拟的,从而为各符箓派集到龙虎宗周围组成派正准备了组织基础。

第三,各符箓派在思想、组织参融渐趋成熟。由于各符箓派的义、方术甚为接近,它们的思想融早已有之。但在元代,由于历代天师掌领江南诸路,各派之间接触频繁,从而彼此间的融更加广泛而入。如玄宗师吴全节既向陈可复学雷法,又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法,还向南宗士赵淇学丹。玄子陈新既诣黄箓斋科,又研究书丹经。茅山士赵嗣祺参学玄,张雨拜玄士王寿衍为师。武当全真士张贵、叶云莱、刘明等都向清微派宗师黄舜申参学清微法。徐异既嗣净明为第二祖,又向全真掌元参学全真。赵宜真先学正法,次师全真士金志扬之徒张铁玄、李玄丹,复向净明士学净明忠孝之,被尊为净明第四祖,如此等等。各符箓派的互相参学融,为组成正派准备了思想条件。

思想、方术的互相参,步导致各派组织的会归与。如原由太主持的六丁之祠,至延皊初(1314),已由玄士毛颖达主持,惠宗至元(1336~1340)初,又由玉笥山士(属正)郭宗纯主持,表明太在延皊已逐渐会归于正。传至武当山的清微法(北系),早在至元年间即与全真流,而其南传之系则可能渐于正。东华派在林灵真以,已由龙虎宗子董谦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相继作了它的两代宗师,证明东华派在林灵真之已成为正部分。所有这些,又表现在元代中期诸符箓派在组织逐渐而为了。因此到元成宗德八年(1304),以敕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作‘正主‘为标志,宣告了正的成立。

的特点是:第,以张陵嗣为首领。自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德八年作‘正主‘继的历代天师皆袭此职。张与材于仁宗延皊三年(1316)卒,‘(延皊)

四年,子嗣成嗣,为三十九代(天师),袭领江南,主领三山符箓如故‘。其第四十代张嗣德、四十代张正言皆相继受命作正首领。明清时,天师封号虽被取消,正主之名也非皇帝敕封,但在其仍把张陵子孙视为当然的首须。第二,在组织,由原有的新旧各符箓派组而成。

包括龙虎宗、茅山宗、阁皂宗、太、净明,以及神霄、清微、东华、天心诸小派。其组织比较松散。组成派之,原有的小宗派或因承传乏而彻底融入宗,有的则只以天师为宗主,各自的小宗承传如旧。如龙虎宗、净明、清微派等,直至清代,仍各自承传绝。第二,以《正经》为共同奉持的主经典,主法术是画符念咒、祈禳斋醮,为驱鬼降妖,祈福禳灾。第四,正士可以住宫观,可以娶生子,被称为‘士‘。其宫观规模较全真为小,戒律也很严格。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鉴于‘吾自近代以,玄纲坠‘,意整顿其之纲纪,著《门十规》以加强其规,但收效甚微。

入明以,统治者对宗加强了管理与约束,的发展受到了定的限制。但在明代中期,由于诸帝都同程度地尊崇特别是崇奉其中的正,故正在那时期仍能获得定程度的发展。首先,张陵嗣继续被尊宠。洪武元年(1368),朱元璋登明皇帝位,张正常入贺,被授予‘正主、嗣汉四十二代天师、护国阐祖通诚崇弘德‘之号,俾领事,给以银印,视二品。其,令取消天师称号,只称,爵位仍视二品。洪武十年(1377)张正常逝世,张宇初、张宇清、张懋丞、张元吉、张玄庆、张彦頨、张永绪等相继嗣,代代被封为正,爵位视二品。张宇清的号为十四字,张元吉的号达十八字,张彦頨的号更达二十字。据弘治十七年学士刘健等言:‘盖祖宗庙号十六字,王及文武臣有功德者,谥号止二字‘。张陵嗣的号字数竟超皇帝庙号的字数,其受尊宠的程度可见斑。仅如此,张陵第四十六代孙张元吉嗣,恃宠骄恣,横行乡里,强夺民女,诈,私设牢狱,杀害无辜达四十余。于成化五年(1469)事发,械至京,有司拟罪迟,子流放,绝其荫封。但宪宗却再加以宽宥,由迟减至充军肃州卫,仅三年即放回。成化八年(1472)又命其子张玄庆袭封正,并传旨聘成国公朱仪之女为,成了明王朝的皇国戚,地位反较其先辈更加显赫。明陆容《菽园杂记》卷八载成化年间朝廷给张真待遇超衍圣公(孔子嗣)之事,文曰:‘袭封衍圣公,每岁赴京朝贺,沿途陆驿传,起中马站船廪给;回,无马船装。而张真往回,陆起马站船廪给,且有马船之从。‘四十八代张彦頨又奉‘诏聘安远侯柳文之女为继室,敕留都外守备官陪往。‘

四十九代张永绪奉‘诏聘定国公徐延德女为,敕成国公朱希忠、遂安伯陈鏸议行婚礼‘。以种种,皆可证明张陵嗣(正首领)在明代中期所受的尊宠并亚于宋元。

其次,许多正士亦受明王室的尊崇。洪武四年(1371)龙虎山士邓仲修随张正常入觐,次年应诏入京,留居南京朝天宫,主祀祠之事。傅若霖屡随张正常朝京,洪武初被诏留京师,授格神郎、五音都提点、录司左正,掌神乐观事。卒赐祭葬。洪武七年明太祖以灵斋仪失于文繁,又命邓仲修、傅若霖与南京朝天宫住持宋宗真等删繁摭,重新修纂,并‘设筵以宴享之‘。明太祖为新纂之书(即《明玄立成斋醮仪范》)所作的御制序文中称:‘禅与全真务以修,独为自己而已;与正专以超脱,特为孝子慈之设,益,厚风俗,其功矣哉!‘表现了明太祖对正的偏及其崇奉正的用意。洪武二十六年(1393),又闻赣县祥符宫士刘渊然‘颇能呼召风雷‘,遣使召至,赐号,馆朝天宫。以刘渊然在仁、宣之世被赐号真,给二品印诰,与正等,成为明代著名的。太祖以诸帝继续崇奉正。据娄近垣《重修龙虎山志》卷七所载,仅从龙虎山调赴京师任录司官员的士就有林靖乐、曹镛、邓景韶、克宏、颜福渊、黄嘉佑、龚继宗、连克章、王时佐、方定相、陈善、吴尚礼、邵启南等十余

至于明世宗之宠信士邵元节,更是历史著名的事例。据《明史·邵元节传》等载称:邵元节(?~1539),江西贵溪,龙虎山清宫士。嘉靖三年(1524)征召入京,嘉靖五年(1526)封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。赐银印,领事。寻赠其太常丞,。嘉靖十五年,为世宗建祈嗣醮,该年皇子诞生,录其祷祀功,授礼部尚书,赐,孙、徒、师咸秩。嘉靖十八年逝世,赠少师,赐祭十坛,有司营葬,用伯爵礼,谥‘文康荣靖‘。

接替其事的士陶仲文(?~1560),所受宠信更超邵元节。

除授封真、礼部尚书外,相继授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兼领三孤,得宠二十年,位极臣。陶仲文虽非龙虎山,但亦属正士。

值得特别指的是,在明统治者的支持,正士还编纂成部《藏》。成祖即位初年,曾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《藏》,永乐四年(1406),又‘敕真张宇初,者命尔编修书,可早完,通类刊版‘。永乐八年,张宇初去世,诏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。

宣德二年(1427)张宇清卒,未完成。明正统年间又继续纂修,到正统九年(1444)始行刊板,十年竣事,命名《正统藏》,计四百八十函,五千三百零五卷。明神宗万历年间,第五十三代天师张国祥又奉命续补《藏》三十二函,名《万历续藏》。以正、续《藏》共五百十二函,五百四十八卷,即现今所存唯部《藏》,为保存文化作了很的贡献。

大家正在读